汽輪機組凝汽器在長時間運行后,會出現低真空循環水供熱,供熱投運時循環水懸濁物數據超標,且凝汽器存在管束內壁結垢現象,管壁結垢厚度為1.0mm甚至以上的硬垢,更甚者產生垢下腐蝕引發泄漏;凝汽器輔機設備空冷器、冷油器也會出現結垢嚴重、冷卻效果差的狀況。為了保證迎峰度期間凝汽器高效、穩定運行,應停機進行凝汽器清洗除垢,需對凝汽器管束化學酸洗、疏通,及時消除設備隱患,提高機組經濟性。凝汽器酸洗去除水垢的同時還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銅管被腐蝕。
凝汽器清洗前準備工作:
在凝汽器清洗開始前,應先關閉循環水進出水閥門,把凝汽器、冷油器、空冷器內水排完,用水泵、清洗槽、塑料鋼絲管和凝汽器、冷油器、空冷器建立臨時小循環系統,將腐蝕掛片放于凝汽器水室內。
凝汽器清洗開始,先進行藻類、生物粘泥、軟垢的清洗:
清洗系統注滿水開啟循環泵進行循環,按量將濕潤滲透劑加到清洗槽中,加入GJ-高效殺菌粘泥剝離劑,并控制濃度在5%,循環清洗10-15小時,排污置換新水,如果泡沫過多,可適量加入消泡劑消除泡沫。
如果沒有生物粘泥軟垢,軟垢清洗這一步可直接略過,不過一般多少都會存在有生物粘泥的,建議還是清洗一下,可適當減輕藥劑用量,只要達到除軟垢的目的就可以了。因為這一步是為了進行下步的凝汽器硬垢清洗作準備的,如果存在生物粘泥軟垢,直接使用除硬垢的藥劑,致使藥劑無法完全的滲透入硬垢中,造成不能和硬垢直接發生化學反映,從而影響除垢率。
清洗凝汽器、冷油器、空冷器硬垢:
把凝汽器、冷油器、空冷器內水排完,關閉進藥水閥門,清洗系統注滿水開啟循環泵進行循環,將清洗槽的水位降低到1/3液位,按量加入緩蝕劑、促進劑、助劑等,循環均勻緩慢向槽中加入GJ-2E除銹除垢劑15%,開泵循環清洗,定時用PH紙檢測酸性比例,加強檢測防止酸濃度過高或過低,當酸濃度小于3%時表示酸濃度過低,說明設備垢量較大,藥劑反應后濃度已低,應及時補充除水垢清洗劑5%左右繼續清洗,使濃度達到工藝要求范圍之內,當濃度連續運行穩定且進出口酸濃度不小于3%,并保持PH值不變可結束酸洗。
如果是碳酸鹽垢,凝汽器清洗4小時后測PH值為1以下,即可停止清洗,排污置換新水。如結垢含有硅酸鹽垢,則清洗時需要加GJ-硅垢銹垢增溶劑和還原劑,清洗時間需延長2小時以上。清洗時測PH值應為1左右,否則需補充清洗劑。
注意:在清洗過程中清洗循環槽內掛入相應材質的腐蝕監測試片,是為了檢測腐蝕速率和清洗效果。定時檢測清洗液的各項數據指標,如:PH值、鐵離子濃度、流量、溫度等,嚴格按照凝汽器清洗技術方案進行控制;清洗中所采用清洗技術應由清洗施工方根據現場設備實際情況確定。
凝汽器清洗后用水沖洗至中性:
酸洗液排放完畢后,用水進行水沖洗,流速宜大于酸洗時的流速,沖洗終點出水pH值應不小于6.0。
堿洗并中和鈍化:
加入中和劑進行中和處理,循環清洗置換新水。
預膜:
加入銅預膜劑,金屬預膜劑,循環均勻后靜置,成膜時間12-24小時,形成金屬的保護膜。冠潔建議:銅材質和碳鋼材質一定要鈍化預膜,只有不銹鋼才可以自然鈍化直接使用。
那么被清洗后的凝汽器,我們要怎么判斷清洗工作是否合格呢?
①凝汽器清洗結束后,我們要打開人孔檢查凝汽器冷卻水側管清洗情況:
先目測被清洗的金屬管內應清潔,基本上無殘留物。
凝汽器清洗除垢率應≥95%,目視管壁無結垢腐蝕。
②掛片腐蝕率要求:對系統碳鋼材質腐蝕速率控制在小于6 g/( m2·h),用試片(或試環)測量酸洗的平均腐蝕速率,對不銹鋼材質的腐蝕控制在小于1 g/( m2·h), 總腐蝕量<10g/㎡。
③凝汽器換熱管清洗完后應去除表面附著層,管束清潔無銹垢、無殘留氧化物,顯露金屬本色,除垢率大于百分之95。可采用透光法檢測換熱器管束清潔度。
酸洗后凝汽器需注水檢漏,換熱管不應泄漏,應保證清洗的管道無泄漏,換熱器管壁無損壞,管壁無減薄。
④開機滿負荷運行凝汽器端差應降低至8度以內,凝汽器經濟真空度-92kpa以上,符合工業設備化學清洗國家質量標準。發電機電子繞組溫度對比清洗前應有所降低。